道教的法事科仪源远流长,融合了上古时期的巫文化、先秦时期的儒文化慢慢发展起来,道教的神灵信仰也融入了先秦时期墨家《天志》、《明鬼》等思想,道家于稷下学宫中与各家思想大碰撞时充分吸收了各家思想精华,而后逐渐形成黄老道家,于东汉时期盛极一时,而有“黄老之治”、“文景之治”等中国历史上首个黄金时期,历史约70年,一时成为美谈。
汉武帝即位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黄老道家开始分流,其中一部份开始走向民间,与民间信仰及方术相结合,以咒枣书符、驱邪治病等方式在民间传播,慢慢演变成早期的张角的太平道及张道陵所创立的“五斗米道”,成为道教的真正源头。张道陵以神道设教,奉老子为教祖,以《道德经》为主要景点,仍然沿袭了古老的法事仪式,以书符治病等方式传道、吸纳信徒,后规模不断扩大。
因此,从道教创立之初,修道之士便以咒枣书符、画符治病等方法,将其与医术相结合,一内一外,施医以治病、书符以安神,能在疾病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故而信众数量日增,道、医融为一体,故有医道同源之说,医以论阴阳五行以辩风邪,道论魂魄精气神以识病因,故有“十道九医”之说,即攻道术者多习医,习医术者亦论道;医者形而下,道者形而上,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然而,医术多纷繁复杂,难以把握,非数年甚至数十年勤学不辍方能有所成就;修道亦然,须坚持不懈,“为道日损”,清心寡欲,才能精进。因而,发展到后期,曾一度出现了医、道分离,各司其职、各攻所专,但也时有相通之处。后世的医即成为中医,而道教中专供医术者,成为道医。而追根溯源,道医对上古医学的传承比中医完整。
而时至今日,中医重辨症施治,且多用汤药;道医则不然。道除了辨正施治和汤药之外,道医用法,即观气色以辩阴邪,察天禄以明祸殃,这就归结到内外兼治的范畴。实际上,世间最难明者,承负而已。病显于外因于内。通常情况下,汤药除小病,法术祛祸殃。这是医学与宗教的完美结合。因此,我们常见一些早已为西医和中医人士判处死刑的病人,竟然能在道医手中奇迹般地生还。这不是说道医有多神,道法自然,道医本来就是这样的,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而已。老子的“玄之又玄”的话不是白说的。
记得有一次,有一位重症病人在云南某医院接受治疗,但病情严重且手术较为特殊,院方拒绝手术并劝其回家准备后事。后病人亲属找到家师,再三请求之下,家师答应为其启坛做法,并让其家人请求医院进行手术。手术开始,家师启坛做法。手术非常成功,医生深感奇怪,因为在他们看来,类似的手术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在医院修养数日之后,病人出院。数年过去了,病人依然健在。此类案例较多,无法逐一叙述。
其实,疾病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有因饮食不当而致病者,有因阴阳不调而致病,这些都是常规的方法可以治疗的,但那些由冤亲债主相扰而导致的疾病,无论西医还是中医都无法解决,唯有道医可以。道医不仅治病、治心,还疏通因果,并想方设法解决。所以,在外人看来,很多疑难杂症找道士就好,这也不是没有根据。家师曾使用土法治愈过羊痫风之类的病症,这对于现代医生来说,根本无法理解。当然,我们应该承认,道教门派众多,传承各不相同,但用“藏龙卧虎”来形容则一点不为过。
现在说说道医的收费问题。很多人并不了解道医,而且想当然地认为道医作为修道者,应当以普度众生为己任,所以不应该收费或应该少收些费用。其实,这都是俗世的看法。实际上道教人士也是人,只是放下了俗世的很多东西遁入玄门修行而已,他们也需要吃饭,需要弘扬国教,也需要发展,因而收取费用是理所当然的,因为道医所用的汤药也需要成本,而关键在于能解决问题。至于当收多少费用的问题,其实不必纠结,真正的道医不会多收,更有少收或不收者。家师即如此,富者多收,贫者少收,困者不收,甚至还免费施药。因人而异。
找道医看病,尽量不要讨价还价,还有法事等也是如此。治病、做法事都是解灾,行法者必须承担很多冤孽,等于把病人身上的冤孽转移到法师身上,有很多大型法事更是凶险,往往是法师与缠着病人的邪魔斗法的过程,往往是你死我活的拼斗,非大德不能为之。因此,找道士解决问题就得抛弃固有的观念,否则法事功效不大,反而加重自身罪孽。
此外,请求道士解决问题应该恭敬、虔诚,道教法事讲究“心诚则灵”,若持怀疑、不信任的眼光看待法事,则法事还未开始,就先埋下祸患。另外,千万不要以拮据为借口拖欠、甚至拒绝支付相应费用,否则不仅法事效果持续时间不长,而且情况会比原来更糟糕,法师虽然不会在意,但欠了神灵的东西往往代价很大,不可不知。当然,若不幸碰到讹诈钱财的,也不必在意,因为上天是绝对公平的,做法事的法师也会因此受殃。人常说,“别人欠你的,老天会还你”,所以,不必耿耿于怀。
总而言之,人生是一场修行,更是回归。只是有些人已经在路上,而有些人还没找到路。人生中,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最好的安排,即使是疾病、灾殃也是如此。福生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