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為繁體中文

道教金光咒诠释

  • 文章来源:中华道教符箓协会
  • 发表时间:2018-03-19 20:01:21

【金光神咒】

(金光咒:开发体内先天一气,精气神三宝升华,凝固,固神定魄,意志加强和集中。)

金光神咒:是道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咒语,它有很多种变化,根据不同的用法,可以修炼出不可记数的能力。金光是指生天生地的这个“道”的光明,与道合真后的金仙身上所发的光明即是此光。金光神咒可以帮助修炼、驱除魔障、护身辟邪,还可以加减咒句修炼法宝等等,作用巨大,而且是雷霆召炼的必用。

天地玄宗,万炁本根。

广修亿劫,证吾神通。

三界内外,惟道独尊。

体有金光,覆映吾身。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包罗天地,养育群生。

受持万遍,身有光明。

三界侍卫,五帝司迎。

万神朝礼,役使雷霆。

鬼妖丧胆,精怪忘形。

内有霹雳,雷神隐名。

洞慧交彻,五炁腾腾。

金光速现,覆护真人。

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此金光神咒以修炼道体之心性为主,主张以内炼金光元神护体,降魔卫道!此咒因其用途广泛,法威强大。所以为道门秘咒神咒,其咒暗藏修炼之法。各门派的修法也不尽相同,民间道派也有很多关于此咒的秘法,或用此咒结金光讳为符令;或是运潜金光,内炼成丹;或悟道修真,雷神护卫;或加持法宝,遁地偷天。

金光神咒

注释:金光为道之发见,神之神光。金者刚强不坏之意,求道者玄功广博,光华外着,足以驱鬼魅、斩妖气,役神将。如金器之刚强不屈,灼然赫奕也,是号金光。

天地玄宗, 万炁本根。

注解:天地,一阴一阳;玄者道也,宗者万事万物根本。故玄宗虽云浩渺,莫非天地化生,道之体现。万炁,总括万事万物,天地变化也,勿泥本根源头也。言天地之众炁莫非阴阳合散所为,是天地有万气炁之本根也。

广修亿劫 ,证吾神通。

注解:广,博也.修,修持,即炼玄之功也。亿劫,言其修链历经浩劫之多也。盖炼玄之士,时时修奉、其数无穷,如亿劫之累修。证,证明。神通,神明通灵。盖神通本人所自有,庶民去之,君子存之。求道者能万劫修持,则吾之神通不亦证明而扩充乎!

三界内外 ,惟道独尊。

注解: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也。令为天地水三界,宇宙之三界为无极,太极.有极三界.人之三界精气神者,内而五脏六腑,外而手足耳目之类也。此言天人内外.法界上下。惟,独也。道,玄妙大道。独尊,言无有出其右者。盖有道而天地乃立;有道而民物斯顺,故曰独尊。

体有金光, 覆映吾身。

注解:体,道体。金光,金罡之炁。大道本无形体,道体蕴显金光,依人为体至有金光,则充足于内而发乎外也。覆,覆宥。映,庇映。吾身,求道者之身。盖人能志道则道不远人,而身即是道,道即是身。指修炼后金光圆满,围绕道体.

视之不见, 听之不闻。

注解:视,望也。天下惟有形者可见,大道本属虚渺,故视而不见。听,以耳去听。天下之有声者可闻,大道湛寂清净,故听而不闻。老子曰: 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见名曰希.此言修炼者到离六尘,断却六根,无我境界.

包罗天地, 养育群生。

注解:至大莫如天地,然犹有可穷而道则无穷。包罗者,所谓道通天地有形外也。此言道体广大。养育,受其孕育也。群生,兼人及众物而言,而人之耳目口体,三元六府亦曰群生。此言大道虽无形与声,而涵天盖地,群生莫不赖之养育也。

受持万遍 ,身有光明。

注解:受持此咒者,于人以物与己受之,而持于心也。万遍,受持不怠也。万者形容其多也.身,受持者之身。光,金光。明,昭著。犹大学所谓德润身也。 

三界侍卫, 五帝伺迎。

注解:三界,见前解。侍卫,尊卫其道也。五帝,五方帝君,心肝脾肺肾也。司,司其职。迎者,彼来此受,如主之迎宾也。此为修者存道体之金光,三界上下,五老五帝都要迎候。

万神朝礼 ,役使雷霆。

注解:万神,尊且多。在天为众神,在人为人之全体而言。朝礼,同相集会也。盖胎凝于紫府,百体毕具,如万神朝礼于上帝也。役使,听其命令,无不达也。雷霆,天之阳气足以威天下者,此言修道者一呼一吸莫非真阳之运动也。能运使雷霆万钧。

 鬼妖丧胆 ,精怪亡形。

注解:鬼妖,背道之徒。丧胆,不敢肆也。人身亦有鬼妖,道气存则万缘俱息,不啻失其胆也。精怪,木精土怪。忘形,失其真形也。此指声色货利而言也,既入道则诸念不生,不啻忘其形也。修道者既证金光,则鬼魅邪祟则丧胆而显露原形。

 内有霹雳, 雷神隐名。

注解:内,道体之内。霹雳,雷声。金光威力甚大,一震而山河镇动,万物凛威,道之尊严亦犹是也。雷神,先天一炁正神。隐名,三十六尊雷神名讳隐藏。此言道虽尊严性本自宁,雷神隐藏摄伏精怪。

洞慧交彻 ,五炁腾腾。

注解:洞,空也。慧,灵也。通灵交彻,五炁,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气辉映,互相萤而无微不照,无幽不烛也。五炁,五行之气。腾腾,形容金光耀眼,五行正气升腾。

 金光速现, 覆护真人。

注解:速现,现实时发见,犹云而时出之也。金光本隐藏于性海之中,今日速现则其得力于平时者深矣。覆护,金光遍体也。真人,求道者自称。真人云者覆其真性,无愧于人之道也。此言神光护体,金光护法!

“天地玄宗,万炁本根”,“天地”,指天体、地球。《太清玉册》卷一:“元气既分,阴阳始判,无声无臭,轻清者上浮为天,重浊者下沉为地。天行健运行而不息,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天大地小,表里有水,地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天运如车毂之运,如笠之冒。地表里元气之上,譬覆奁以抑水而不流者,气充其中也”。《庄子。齐物论》云:“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又“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认为“天地一指”不过是道的体现。“玄”,《老子想尔注》说:“玄,天地。古之仙士,能守信微妙,与天相通”。《抱朴子内篇。畅玄》说:“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眇目未乎其深也,故称微焉。绵邈乎其远也,故称妙焉”。此论“玄”成为宇宙的本体,尤重于玄道。“兴乎日月,迅乎电驰”;“因兆类而为有,托潜寂而为无”;“胞胎元一,范铸两仪,吐吶大始,鼓冶亿类,回旋四七,匠成草味”,“故玄之所在,其乐不穷”。既通过天地万物显现为有,又还源于虚寂而归于无。这样的“玄”基本与“道”是相同的,因此他说:“夫玄道者,得之乎内,守之者外,用之者神,忘之者器,此思玄道之要言也”。《大洞玉经疏要十二义》:“玄者,玄妙之义。以形而论,水火相合谓之玄;以理而论,有无相合谓之玄;以道而论,性命相合谓之玄”。“炁”,本同“气”。《释文》“炁,同气”。丹经多以“炁”代表先天炁、元始祖炁,或经过炼精化炁阶段精气合一之“炁”。《太上元宝金庭无为妙经。御气章第六》:“道言炁者,有形无形之物也。聚而为形,散而为风,动而为运,结而为物”。元王惟一《道法心传》:“夫炁者,乃先天之气,元气为万物宗也”。此句大意为“天地”之根本,卽“玄宗”,卽“一”,卽“道”。“道”和“一”均为万事万物或“万炁”之根本,一切之根源,一切都是从这里(天地、玄宗、万炁)产生和开始。

“广修亿劫,证吾神通”,“劫”,劫难、劫数、浩劫。《太上灵宝业报因缘经》云:“劫者天地改变之名,凡有二种。一者大劫,二者小劫。”《皇经集注》卷五《神咒品五章》:“仰观劫运,真风宜行”。注云:“劫运,从劫至劫,终始相循,劫劫此真经济世,非止一劫一运”。“神通”,神妙通达。元王惟一《道法心传。神通》:“一人各有一乾坤,中有巍巍一至尊,统御万灵三界伏,不知徒尔弄精魂”。此句意指神仙和人都有遭受劫难、浩劫的可能,但只有不断修持,才能战胜“亿劫”,才能真正以证道妙,神妙通达。

“三界内外,惟道独尊”,“三界”,以时间而言,为宇宙三界,即无极界、太极界、现世界;以空间而言,分为天界、地界、水界或天界、地界、人间界。《皇经集注》卷四:“慈光烛三界”。注:“大慈光明,照澈上天下地人间,故云普烛三界”。唐《陈子昂集》卷二《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诗:“自超三界乐,安知万里征”。以内丹而言,谓欲界、色界、无色界是修持炼养之三大障碍。《长生诠经》:“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三界也。心忘念虑即超欲界,心忘缘境即超色界,心不状空即超无色界。离此三界,神居仙圣之乡,性在清虚之境矣”。以仙界而言,谓欲界、色界、无色界三重天界。道教认为天有二十八重,以太黄皇曾天、太明玉完天、清明何童天、玄胎平育天、元明文举天、上明七曜摩夷天第六天为欲界;以虚无越衡天、太极蒙翳天、赤明和阳天、玄明恭华天、耀明宗飘天、竺落皇笳天、虚明堂耀天、观明端靖天、玄明恭庆天、太焕极瑶天、元载孔升天、太安皇崖天、显定极风天、始黄孝芒天、翁重浮容天、无思江由天、上揲阮乐天、无极昙誓天第二十四天为色界;以皓庭霄度天、至渊通元洞天、太文翰庞妙成天、太素秀乐禁上天第二十八为无色界。《洞真太上太霄琅书》卷十:“三界者,一欲界、二色界、三无色界”。“道”,道教最高教理,一切道经无不宣称以“道”为根本信仰。老子认为,“道”是先天地万物而生的宇宙本原,如《道德经。二十五章》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又一章说:“道,可道,非,常道”。认为大道无形,不可以言说。《庄子。大宗师》中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太平经》中说:“夫道何等也?万物之元首,不可得名者。六极之中,无道不能变化。元气行道,以生万物,天地大小,无不由道而生也”。又《老子想尔注》中也说:“一者道也”,既“在天地外”,又“入在天地间”,而且“往来人身中”,“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混元皇帝圣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等道经,认为“大道玄寂”,无所不在,无时不存,为“虚无之系,造化之根”,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与主宰者,天地、阴阳、四时、五行等无不由“大道”所派生衍化。同时,道教认为,“至真之道”,无生无死,亘古长存。如《消魔经》说:“真道之业,不衰不病,不死不生”。主张通过特定的修炼,“虚壹而静”,“返朴归真”,“与道合一”,就可以得“长生久视”、“形体永固”的神仙。《道教义枢》、李荣《老子注》中都曾说过“道者理也”。认为此“至虚之理”,变通无碍,化生万法,永恒不灭,修道者若能体悟此理,就能忘去一切幻化假相,超凡入圣,修真得道。此句意为,通过不断的修炼,可以跳出“三界”,成为神仙,从而以证道妙,自然可以无生无死,亘古长存。

 “体有金光,覆映吾身”,“金光”,指神光,卽“道”之光,卽“道”的象征,具有“道”的一切属性与特性,所有也称其为“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包罗天地,养育群生。”张伯端《悟眞篇》云:“近来透体金光现,不与凡人话此规。”仇兆鳌《悟眞篇》云:“金光圆满,其状似规”。又内丹修炼中,“金光”与“婴儿”同。《内丹还元诀》:“婴儿者,是肾中之精”。《诸真内丹集要》卷下《青霞真人内用秘文》:“至如三月行火之余,时时刻刻工夫不差,则七窍光明,须有金光明如车轮,内外洞视,远接鬼神。当此之时,婴儿已生”。又金丹或丹母的代称。《悟真篇》:“三家相见洁婴儿”。《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婴儿是肝”。《脉望》:“儿者,元神也”。郑所南《太极祭炼内法》:“婴儿渐癸十二层楼,上金阙玉房之中,乃顶门泥丸宫”。《还真集》:“物质异名……婴儿”。又名日魂、日精。《金碧五相类参同契》卷上“铅汞并生时本体”题阴长生注:“汞者阳为木,亦名婴儿,又曰日魂,又曰日精”。又肾的异名。《道枢》卷五《百问篇》:“纯阳子曰:肾有异名乎?正阳子曰:肾者司北,其干壬癸,其德在水,其卦曰坎,其名曰婴儿,曰异铅,曰金光,曰金精,曰灵根,曰玉壶,曰玉炉,曰北海之龟”。此句言之,通过不断的修炼,以得神光外映其身,与仙眞以通,自然得神眞庇护,以得道妙。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老子《道德经》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注云:“夷,无色也。故视之不可见。希,无声也。故听之不可闻。”《中和集》云:“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斯谓之道。视之不见,未尝不见。听之不闻,未尝不闻。所谓可见可闻,非耳目所及也。心见意闻而已。”《功课经》:“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离种种边,名为妙道。”此句意指修炼之人“有无互用,动静相须,乃至成功。诸缘顿息,万法皆空,动静俱忘,有无俱遣。始得玄珠成象,太一归真也。性命双全,形神俱妙,出有入无。逍遥云际,果证金仙也。所以经典丹书种种异名,接引学人从粗达妙,渐入佳境,及至见性悟空。”

 “包罗天地,养育群生”,“天地”按《易》曰:“干为天,坤为地。”所谓“天地”,无所不包。《论衡。自然篇》中也说:“夫天覆于上,地偃于下,下气丞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矣。”道教泛指“道”和“一”,包罗万物。“道”是一切的开始,“天地”、“道”养育万物和众生。

 “受持万遍,身有光明”,“受”古通“授”,“光明”同上所指“金光”之意。此句意指道教中人依照以上法呪不断地得到眞仙的口传心授,和不断的行持,就会得到“身有光明”的境界。

 “三界侍卫,五帝司迎”,“三界”这里泛指天、地、人。“五帝”卽五老上帝。《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二谓五行之祖气是为五老。即玉清昊极元老、虚皇灵光始老、玄华宝天真老、露渺太灵祖老、婆郁洪京仙老。宋金允中编《上清灵宝大法》卷四十:“天地既分则凝质具体,遂为五岳。既成山岳必有神司,是为五岳之帝。成岁而建四时,有神以司其令者,为五帝”。此句意指三界众生具麳侍卫身旁,五老上帝也在天庭外候迎。

万神朝礼,役使雷霆”,“万神”指诸天众神,暗喻修炼者体内百神。“朝礼”,同相集会也。“役使”,听其命令,无不达也。“雷霆”,天之阳气足以威天下者,此言修道者一呼一吸莫非真阳之运动也。此句意在修炼之人,经过不断的修炼,百神默朝上帝,以达修眞之妙。

鬼妖丧胆,精怪亡形”,“鬼妖”,背道之徒。“丧胆”,不敢肆也。人身亦有邪妖,道炁存则万缘俱息,不啻失其胆也。“精怪”,木精土怪,也指人体内不正之神。“忘形”,失其真也。此指声色货利而言也,既入道则诸念不生,不啻忘其形也。此句意在修练者修炼道一定时间,金光外应,再之体内百神归其本位,内外祅邪具闻风丧胆,各个现出原形,不敢为非作歹。

内有霹雳,雷神隐名”,“内”,道体之内。“霹雳”,雷声,暗喻金光大法之威力。一震而山河镇动,万物凛威,道之尊严亦犹是也。“雷神”,道教神名。执掌五雷(或三十六雷)、扬善惩恶的雷部诸神的统称。《山海经》:“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已是半人半兽的形象。周秦以后,称为“雷师”,或称“雷公”,人们虔诚地加以奉祀,认为雷神能鉴别善恶,区分良莠,代天主持正义,击杀有罪之人。道经称“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为雷部主宰之神,下统三十六员雷神天君(或说统二十四员天君)。诸天君中,比较出名的是邓、辛、庞、刘、毕几位元帅。“隐名”,静象。此言道虽尊严本自宁静,即雷神亦为之摄伏也。此句意指修练者当修炼到金光外应之时,“鬼妖”、“精怪”闻得金光而远遁,雷部尊神就隐藏于金光之中而不名,可以制约鬼怪,灭其形迹。此句后本有三十六雷尊号,为雷部三十六员雷神天君隐名。(见《三洞神呪经》卷一“雷霆祈祷策役诸咒”内。)

洞慧交彻,五炁腾腾”,“洞”,空也。“慧”,灵也,慧光也。“洞慧”,卽通慧、觉悟。“交彻”,互相萤而无微不照,无幽不烛也。“五炁”,五行之炁。“腾腾”,蔼然发露而其出不穷也。此句意言通接慧光,相互映彻,天地五行之正炁,融会交彻,氤氲腾腾之光蔼然发露迅速现于眼前。

金光速现,覆护真人”,“金光”,卽神光,同上注。“速现”,现实时发见,犹云而时出之也。金光本不易见,今日速现则其得力于平时者深矣。“覆护”,金光遍体也。“真人”,指能掌握天地阴阳变化规律,善于保全精、炁、神,谙通呼吸吐纳养生的人。《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又道家、道教称“修真得道”或“成仙”之人。《庄子。天下》:“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庄子。大宗师》:“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淮南。本经训》:“莫生莫死,莫虚莫盈,是谓真人”。《北岳真君叙圣兼修庙记》:“抱素遗骸,亡精朴真,阴气殚而阳气完,始归根复命欤。超出乎仙品。可谓真人”。《史记》卷六:“真人者,入水不濡,入火不热,凌云气,与天地久长”。《太平经》卷四十二真人职在理(治)地”,其等级地位,在“大神之下,仙人之上”。《晋真人语录》:“有功无行,道果难成,功行两一,是谓真人”。《大乘妙林经》卷下《净慧品第九》:“真人所行,于爱欲中心无所染,不染无欲,是名真人”。《长生诠经》:“气本延年藥,心爲使氣神,能知行氣主,便可作真人”。《元始說先天道德經注解》卷四:“致一爲真,數至九還,歸一十即一。若百千萬乃衍十而成耳。自一而九,周極萬物,九還於十,復本之義,神全真,爲無爲作,謂之真人”。《太上靈寶元陽妙經》:真人道士不爲諸煩惱魔王所動,不爲邪鬼所傾,乃至坐於道場騫林樹下,雖有魔王不能令其退,無上正真大道亦復不爲死魔所擾,是名真人。《悟真篇》:“一霎火燄飛,真人自出現”。薛道光注:“真人者,金丹也”。《太古經注》:“水火既濟,魂魄相守。鉛汞相凝,煉成大藥,結就金丹,燦爛光輝,無幽不燭,純白入素,無爲復樸,長生不滅,沒身不殆,號曰真人”。元俞琰《周易參同契發揮》釋“真人潛深淵”說:“隨真息之往來,任真氣之升降,自朝至暮,元神常棲於泥丸也”。《太極真人敷靈寶齋戒威儀諸經要訣》:“夫先生者,道士也。於此學仙,道成曰真人”。此句意指修煉到一定得程度,“金光”必然出現,不僅可以保護自身,同而以達“眞人”之境。

總而言之,本呪之意,修煉者只要認真修煉,常誦此呪,自然可以達到妙應身眞之妙,從而以得大道。

下一篇:太上感应篇
备案号:鲁ICP备151208575号
主办:中华道教符箓协会 承办:临沂玉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山东力维律师事务所 李守涛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3713200010808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