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為繁體中文

道教历史

  • 文章来源:中华道教符箓协会
  • 发表时间:2018-12-23 21:27:23

目录

第一章    道教历史(上)

1、道教的“始祖”是谁?

2、“道祖”指的是哪一位?

3、“教祖”指的是哪一位?

4、道教渊源及古代的天神崇拜发源于何时?

5、古代巫祝的起源及其职责是什么?

6、鬼神崇拜及宗祖祭祀对中华民族起到了怎样的影响?

7、庄子思想对后世产生哪些影响?

8、什么是方仙术士?

9、在国外历史上有类似的方士吗?

10、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方士非常盛行?

11、方士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哪些影响?

12、战国时期著名的方士有哪几位?

13、《四子真经》的作者分别是谁?

14、秦皇汉武的寻仙活动对我们的启发是什么?

15、“黄老学说”的实质意义是什么?

16、什么是道士?

17、汉初张良与道家是什么关系?

18、文景盛世与道家有什么关系?

19、淮南王刘安对后世科学技术产生了怎样影响?

20、敢于向武帝陈言直谏的方士是谁?

21、道教为什么在东汉时期创立?

22、什么是“祭酒”?

23、《周易参同契》为何被尊为“万古丹经王”及其作者是谁?

24、黄巾起义对后世的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5、魏,蜀,吴三国时期著名的方士是哪几位?

26、诸葛亮与道教是什么样的关系?

27、历史上第一位女祭酒是谁?

28、竹林七贤指的是什么?

29、葛洪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30、“书圣”王羲之对后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31、影响海内外的黄大仙是谁?

32、道教的第一位改革家是谁?

33、陶渊明及其田园诗与道教的情结是什么?

34、历史上为什么起义者往往打着“道教”的旗号?

35、陆修静对后世道教做了哪些贡献?

36、“山中宰相”是谁及其贡献有哪些?

37、皇帝“执弟子礼”而不愿入仕求禄的高道是谁?

38、是哪一位道士推动了大唐的“贞观之治”?

00
1

道教的“始祖”是谁?

        “始祖”,黄帝,复姓公孙,因生于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据《史记•封禅书》说:与黄帝同时的蚩尤,暴虐无道,恶性好战,使天下生灵涂炭,诸侯共愤。后黄帝在大将风后,力牧的辅佐下,大战蚩尤于涿鹿,终擒而诛之,使天下太平。之后,他推算历法,教人养蚕织布,播种五谷,造作文字,定干支,创医疗,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当天下大治之后,黄帝便生寻仙求道之心,遂往崆峒山(今甘肃平凉市境内)向广成子(上古时的仙人)问道。据《仙鉴》卷二载:黄帝问以治身之道,广成子说:“至道之精,杳杳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毋劳尔形,毋摇尔精,乃可以长生。”并授以《自然经》一卷。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向仙人求道并修炼的圣贤,故被道教尊为“始祖”。

        我们现在所说的道历4706年(即公元2009年)就是以黄帝问道广成子之时为纪元的。

        黄帝留传下来的著作主要有《黄帝九鼎神丹经》、《黄帝内经》、《阴符经》等。其诞辰为农历九月十六日,是日很多道观将举行隆重道场和庙会纪念等活动。

00
2

“道祖”指的是哪一位?

       “道祖”,老子,姓李,名聃( dān),字伯阳,春秋时人也。老子是伟大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对后世的政治、哲学、军事、宗教、养生……影响巨大。故司马迁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史记•太史公论六家要旨》)。西汉王阜(84-86年)所作的《老子圣母碑》说:“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清浊之未分。”东汉张道陵在《老子想尔注》中说:“老子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

        由上可见,老子及其提出的道,是合而为一的,即老子就是道,道就是老子。东汉末期,道教在道家思想的基础上,正式形成宗教组织后,即奉《道德经》为圣典,尊老子为“道祖”,亦即“道德天尊”,社会上通称为“太上老君”。

近代,随着《道德经》在世界上的广泛传播,老子的影响越来越大,致使被国际学界公认为世界上古今一百位“伟人”、“作家”之首,及“世界哲学之父”。道祖老子的诞辰为农历的二月十五日。

00
3

“教祖”指的是哪一位?

       “教祖”,张道陵(约公元34-156年)沛国人(今江苏丰县)。据载,张道陵曾任东汉的江州令,终觉无益于年寿性命,于是弃官归隐,修炼长生之道。在繁阳山他得到了《黄帝九鼎神丹经》。后又率弟子赴云锦山(今江西龙虎山)修炼,三年丹成,龙虎齐现。他预知天命将移,遂又率弟子赴民风淳朴、巫风盛行的四川传道。至蜀后,巫术之士常来破坏坛场,后张道陵在一次次的斗法中,降龙伏虎,终于与东汉顺帝时(公元125-144年)在鹤鸣山正式竖起了创立“道教”的大旗。

       张道陵亲著《老子想尔注》阐明教义,并另著道书二十四篇,作为教徒的行动纲领。之后,张道陵将数万信徒分为二十四治,并下设“祭酒”等职,分管各地。

       据陆修静《道门科律》说:“五斗米道置二十四治,三十六靖庐。内外道士二千四百人,下千二百官,章文万通,诛符伐庙(可见,当时蜀地有很多‘借庙剑财’的巫术之士),杀鬼生人,荡涤宇宙,明正三五,周天匝(zā)地,不得复有淫邪之鬼。罢诸禁心(指罢除个人的私欲),请约治民(指廉政为民),神不饮食(即不用铺张浪费,以供神灵),师不受钱(指不能受贿)。使内修慈孝,外行敬让,佐时理化,助国扶命”。

       由此可见,张道陵天师所创立的“道教”是维护中华民族的传统礼教,而且极大地稳定了一方的局势,缓解了政治与民众的矛盾。

       张天师在123岁时与他的两位得意弟子王长、赵升三人白日冲天而去。后世道教尊张天师为创教“教祖”,降魔护道天尊。

       张天师诞辰为农历的三月十五日。

00
4

道教渊源及古代的天神崇拜发源于何时?

        道教渊源及中国古代的天神崇拜,约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的后期,即部落联盟时期。

       据《尚书•汤誓》说:“有夏多罪,天命殛(jí)之,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孝经》说:“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指昊天上帝)。”另据河南安阳殷墟考古发现,卜辞中有“帝令而足年”、帝能“降  (jín)”、“降祸”的记载。根据上述文献可以说明,在夏、商时期,先民们对上帝的信仰就已很普遍,并视上帝为自然与社会的主宰者了。

       在这一时期,古代先民不但对天神、祖先崇拜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信仰,而且还对当时祭拜神灵方面的做法及祭坛(祭拜专用的场地)有着严格的要求。如祭祀前必须择日(选择良辰吉日)斋戒(泛指身心洁净)、牲器(牲畜及供品)。具体的祭祀则是以“昊天上帝”为最高神,以社祗神相配;天文之神以先祖相配。祭祀还往往和社稷神一并进行祭拜。在祭坛的修建方面,则从选址、用料均有定式。如《淮南子•齐俗训》说:“殷人之礼,其社用石。”据红山文化东山嘴发现平台式祭坛,被公认为就是原始社会的祭祀遗址,距今已有五千年,坛中有成组成群的长条立石,应该就是社神的标志。这就更说明了,中国古代先民对天神、祖先的信仰、崇拜更加久远。

       应该说,中华民族对天神、祖先的信仰是根深蒂固、源远流长的。后世的道教直接继承了这一先民的宗教信仰,并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神仙体系。如上古时的昊天上帝演变为玉皇大帝;地祗崇拜演变为后土信仰;星宿崇拜则演变为斗姆元君、天皇大帝、北极大帝等。

       中国传统的宗教在发展演化过程中,一直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教统,前后相接,绵延数千年而不衰。正是因为有这伟大的民族文化、民族信仰和民族精神作基石,才有五千年不曾间断的文化与文明。

00
5

古代巫祝的起源及其职责是什么?

 

       中国古代“巫祝”的起源,是随着殷商时期先民们对天神的崇拜和敬仰而产生的。

       古代先民相信天帝的存在并能影响活在现世的人们,为了能和天帝及神灵进行有效的沟通,使人们的愿望能够传达给神灵,同时神灵的意志也能为人类所知,此时,巫祝便应运而生了。

       巫祝,“巫”是歌舞降神之意(后世道教坛场上的踏罡步斗,咒语驱邪均源于此);“祝”是言辞悦神之意(后世道教的经忏、章表、疏文、符箓等亦出于此)。

       据《周礼•大宗伯》说:“大宗伯(官方称谓,实际就是当时的巫祝)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祗之礼……”。

       巫祝的产生和延传,直接影响到战国时期的方仙道,使之出现了一批事神寻仙的方士。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东汉时期,道教正式成立后,又全盘吸收了这一套理论和方法,并加以规范和系统。这也就是后世称道教有“古巫之遗风”的原因。

00
6

鬼神崇拜及宗祖祭祀对中华民族起到了怎样的影响?

       中国的祖先崇拜,约起源于中世纪的上古父系氏族社会的男性祖先崇拜。它的主要意义在于明确和巩固父系的血统,并保证其在宗族、家族和家庭在社会上的地位,以及物质财富、政治权力等方面的继承和分配。

       关于祭祖活动,在《礼记•丧记》中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可见,在殷商时期,古代先民在事神前,是需要先去祭拜祖先,之后才敬神明的。

       到了周代,这时的鬼神崇拜及宗祖祭祀更为规范和系统,并形成了“天神合一”的“天命观”。如崇拜的鬼神信仰,已形成了以天神、人鬼、地祗共构的三个系统。即属于天神系统的主要有昊天上帝及日、月、星、风、雨、雷、电等诸神;属于地祗系统的主要是社稷、山川、五岳、四渎等诸神;属于人鬼系统的则是,崇拜各姓的祖先,以及古时圣贤等。

       尊天敬祖的重要意义在于维护华夏民族的血统、尊严和凝聚所有炎黄子孙的归根心理及热爱祖国的向心力。

       可以这样说,在世界宗教史上,古希腊、埃及、波斯及印度等国,他们在原始社会和早期国家的基础上,也盛行着祖先崇拜、天神崇拜和自然崇拜,但进入中世纪以后,其宗教传统都发生了较大转向甚至断裂。如希腊宗教由基督正教所取代;埃及与波斯转而信奉了伊斯兰教;印度则有佛教的崛起。在这些大的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国的古代传统宗教没有中断,而且是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兴盛。

道教在东汉正式形成教团后,即高标“尊天敬祖”。之后,所修庙堂、设坛场,用意也在于“敬神事,教民追孝也”。

       道教关于在对宗祖祭祀方面,所发展起来的教理教义,主要表现在一年三次的重大祭祀活动中。即清明日的清明节,七月十五日的鬼节,十月初一日的寒衣节。这正如《论语》所说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道教的这一教义,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尊祖而宗孝,敬天而崇德”的传统美德。

00
7

庄子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

       庄子名周,(约公元前369-286年)战国时期的宋国蒙地(今河南商丘市)人。他是老子思想的继承和阐微者,战国时期著名的道家代表人物。后世把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哲学”、“老庄思想”等。

       庄子,世称南华真人,他的著作《庄子》即《南华真经》,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共计三十三篇。这些篇章主要有《逍遥游》、《大宗师》、《天道》、《列子》、《刻意》、《天下》、《应帝王》、《达生》、《知北游》、《在宥》、《马蹄》、《骈拇》等。

       庄子的思想在其著作中,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和“超然物外、逍遥洒脱”的精神理念。同时也大量阐述了神仙实有、神仙可求,以及重生、贵生、乐生的理论和方法。

       如《庄子•逍遥游》说,有一座叫藐姑射的山上,山的上边住着能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而神气不变的神仙。他们的皮肤如冰雪珠玉一样光滑美好,容颜犹如儿童一样永不衰老。他们不吃五谷,只吸风和饮露,能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庄子在养生,长寿等方面,其提出了“心斋”、“坐忘”之法。他的这些理论直接影响和推动了后世道教的养生功法。如“辟谷、吐纳、守一、坐忘、炼形、胎息、气功”等。

       庄子的思想与理论,以及文学作品,艺术风格等,对后世的文学、宗教学、养生学、炼丹术(古化学)、传统戏曲(如庄周梦蝶)等影响巨大。被后人誉为“才华横溢、言辞之美、飘逸洒脱”者莫过于庄周。

00
8

什么是方仙术士?

 

       方仙术士,指称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与神沟通,亦或通过修炼,或烧炼外丹(古化学、冶炼学、传统中医药学)。可以证得正果,蜕身成仙的这些人,在春秋战国时期通称为“方士”。

00
9

在国外历史上有类似的方士吗?

       在中国数千年的殷商之前,古代先民就相信天神,进而有了对星宿的崇拜和自然崇拜,以及鬼神信仰和宗祖祭祀。这时的“巫祝”就起到了人和鬼神、天地进行沟通的桥梁和作用。这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是古来有之的。

       而在国外,如古希腊、埃及、波斯及印度等国,他们在原始社会和早期国家的基础上,也盛行着祖先崇拜、天神崇拜和自然崇拜。在这些大的文明古国中,都有着不同的宗教存在和信仰,只不过是宗教形式不同,教义不同,称谓不同,但实质意义则是殊途而同归的。

       在中国,如早期道教的神职人员称“巫祝”、“方士”;而天主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他们对具有能和神灵沟通的神职人员则称“先圣”、“先知”、“先灵”、“先启者”、“转世灵童”、“活佛”……不一而论。

0
10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方士非常盛行?

 

       就这一问题,首先我们要站在历史的立场去认识、去对待。而不能用狭隘的目光,更不能用主观臆断的评判历史上所符合时代产生的事物。

       一、春秋战国,是在夏、商、周乃至更早的历史,文化基础上继承、发展而来的。他们依旧沿袭了古代先民的天神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以及在万物有灵的观念上,更进一步的认为,天上不但有神仙,而且可以通过修炼(或服食药物)自己也能成仙。特别是帝王、诸侯,更梦想自己成为世代永存的“神仙皇帝”,以期永享人间的荣华和富贵。因而他们迫切需要有一种力量,可以帮他们实现这一梦想,于是,方士就成了他们希望、理想的寄托者。

       二、在春秋战国时期,先民们对很多事物还没有接触过,更谈不上研究和相关的理论。如:山岳之间和海洋之上出现的一些使他们感到惊讶和不解的云雾幻景,深渊奇洞、海市蜃楼,以及狂风的鸣叫、高山的回响,水中的庞然大物、大海的咆哮和愤怒。这些都使他们感到迷惑和不解,甚至认为还有另外世界的存在。在这样的背景下,方士就起到了常人不可替代的作用。或深山采药,或泡制、或冶炼、或海洋探险、或神山寻踪;采取静功

备案号:鲁ICP备151208575号
主办:中华道教符箓协会 承办:临沂玉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山东力维律师事务所 李守涛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3713200010808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