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汉书•枚乘传》就有了“滴水穿石”的类似说法,“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中就出现了这个成语:
宋朝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一天,他看见小吏从府库慌张出来,头巾下藏着一文钱。下令拷打。
小吏不服:“一文钱算什么!你只能打我,不能杀我!”
张乖崖大怒:“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立刻把他斩首。
有个明末清初历史学家谈迁著书的故事,他的坚持不懈的精神真的让人感动。
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谈迁28岁,他的母亲亡故。他守丧在家,读了不少明代史书,觉得其中错漏甚多,因此立下了编写一部真实可信,符合明代历史事实的明史的志愿。
在此后的二十六年中,他长年背着行李,步行百里之外。到处访书借抄,广搜资料,终于卒五年之功而完成初稿,以后陆续改订,积二十六年之不懈努力,六易其稿,撰成了百卷500万字的巨著《国榷》。
岂料两年后,清顺治四年(1647年)8月,书稿被小偷盗走。他满怀悲痛,发愤重写,经4年努力,终于完成新稿。
顺治十年(1653年),60岁的他,携第二稿远涉北京,在北京两年半,走访明遗臣、故旧,搜集明朝遗闻、遗文以及有关史实,并实地考察历史遗迹,加以补充、修订,使这部呕心沥血之巨作得以完成。
(编辑/丁宏亮 校对/岳锋)